行业资讯 2025年08月6日
0 收藏 0 点赞 514 浏览 4508 个字
摘要 :

文章目录 一、SnowFlake算法核心原理 二、SnowFlake算法工作流程详解 三、SnowFlake算法的Java代码实现 四、SnowFlake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二)缺点 五、实……




  • 一、SnowFlake算法核心原理
  • 二、SnowFlake算法工作流程详解
  • 三、SnowFlake算法的Java代码实现
  • 四、SnowFlake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 (一)优点
    • (二)缺点
  • 五、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思路

分布式系统生成全局唯一ID是一个常见需求,SnowFlake算法作为Twitter开源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在众多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究一下SnowFlake算法的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它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思路。

一、SnowFlake算法核心原理

SnowFlake算法的核心是生成一个64位的long型数字作为全局唯一ID。这64位的数字可不是随意拼凑的,它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1. 1位标识位:在这64位数字里,最左边的1位是不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二进制中,第一位如果是1代表负数,而我们生成的ID肯定得是正数呀,所以这1位就统一设置为0,它本身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占位而已。
  2. 41位时间戳:接下来的41位用来表示时间戳,而且这个时间戳的单位是毫秒。41位能表示的毫秒数可不少,通过计算$2^{41}-1$ ,我们可以得到这个数量,换算成年的话,大约是69年。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靠这个时间戳,生成的ID能在时间维度上保持一定的唯一性和顺序性。
  3. 10位工作机器ID:再往后的10位用于记录工作机器ID。这10位又进一步细分为两个5位,其中高5位代表机房ID,低5位代表机器ID。通过这样的划分,服务最多可以部署在$2^{10}$ ,也就是1024台机器上。从机房的角度来看,最多可以有32个机房(因为$2^5 = 32$ ),每个机房里最多能容纳32台机器。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规模分布式系统中对机器标识的需求。
  4. 12位序列号:最后的12位是序列号。它的作用是区分在同一毫秒内,同一机房同一台机器上生成的不同ID。这12位能表示的最大正整数是$2^{12}-1$ ,也就是4096。这意味着在同一毫秒内,同一台机器最多可以生成4096个不同的ID,大大提高了ID生成的唯一性。

二、SnowFlake算法工作流程详解

当一个服务需要生成全局唯一ID时,它会向部署了SnowFlake算法的系统发送请求。假设这个系统知道自己所在的机房ID是17,机器ID是12 。在接收到请求后,系统会按照以下步骤来生成64位的long型ID:

  1. 确定时间戳部分:首先,获取当前的时间戳(精确到毫秒),并将其填充到64位数字的41位时间戳部分。
  2. 设置机房和机器ID:接着,把已知的机房ID填充到对应的5位机房ID部分,机器ID填充到5位机器ID部分。
  3. 计算序列号:然后,系统会判断当前机房这台机器在这一毫秒内已经处理了多少请求,也就是当前的请求序号。将这个序号累加后作为最后的12位序列号。

通过这样的方式生成的64位ID,在同一机房的同一台机器上,同一毫秒内是唯一的。

三、SnowFlake算法的Java代码实现

下面是SnowFlake算法在Java中的实现代码:

public class IdWorker {
    // 机器ID,5位二进制
    private long workerId;
    // 机房ID,5位二进制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 序列号,12位二进制
    private long sequence;
    // 时间初始值,2^41 - 1,可用约69年
    private long twepoch = 1585644268888L;
    // 5位机器id
    private long workerIdBits = 5L;
    // 5位机房id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 每毫秒内产生的id数,2的12次方
    private long sequenceBits = 12L;
    // 5位机器id最大值
    private long maxWorkerId = -1L ^ (-1L << workerIdBits);
    // 5位机房id最大值
    private long 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datacenterIdBits);
    // 位移量
    private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private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 序列号掩码
    private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sequenceBits);
    // 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 获取机器ID的方法
    public long getWorkerId() {
        return workerId;
    }
    // 获取机房ID的方法
    public long getDatacenterId() {
        return datacenterId;
    }
    // 获取当前时间戳的方法
    public long getTimestamp()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机器ID、机房ID和序列号
    public IdWorker(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long sequence) {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String.format(\"work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WorkerId));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String.format(\"datacent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DatacenterId));
        }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this.sequence = sequence;
    }

    // 生成下一个唯一ID的方法,使用synchronized保证线程安全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 如果当前时间戳小于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说明系统时间可能回调了,抛出异常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System.err.printf(\"clock is moving backwards. Rejecting requests until %d.\", lastTimestamp);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 如果当前时间戳和上次生成ID的时间戳相同,说明是同一毫秒内的请求,序列号加1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 如果序列号达到最大值,需要等待下一毫秒
            if (sequence == 0) {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 如果时间戳不同,说明是新的一毫秒,序列号重置为0
            sequence = 0;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按照SnowFlake算法的规则,通过位移和位运算生成最终的64位ID
        return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

    // 等待直到获取到下一毫秒时间戳的方法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timeGen();
        }
        return timestamp;
    }

    //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戳(毫秒)的方法
    private long timeGen()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测试代码
    }
}

在这段代码中,IdWorker类通过一系列的成员变量来存储算法所需的各种参数,如机器ID、机房ID、序列号等。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这些参数,并进行合法性检查。nextId方法是核心的ID生成逻辑,它会根据时间戳、序列号等信息,通过位运算生成唯一的ID。同时,代码中还包含了一些辅助方法,如tilNextMillis用于等待下一毫秒的时间戳,timeGen用于获取当前的系统时间戳。

四、SnowFlake算法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1. 高性能高可用:SnowFlake算法生成ID的过程完全在内存中完成,不依赖数据库等外部存储。这使得ID生成的速度非常快,并且不会因为数据库的故障等问题影响ID的生成,保证了高可用性。
  2. 容量大:由于算法的设计,它每秒能够生成数百万个自增ID,能够满足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对ID生成数量的需求。
  3. ID自增特性利于数据库操作:生成的ID是自增的,当将这些ID存入数据库时,利用自增ID作为索引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优化数据库性能。

(二)缺点

SnowFlake算法的一个明显缺点是依赖系统时间的一致性。如果系统时间被回调或者发生改变,就可能导致生成的ID出现冲突或重复的情况。比如,系统时间突然回退了一段时间,那么在这段回退的时间内生成的ID可能就会和之前的ID重复,这在对ID唯一性要求极高的系统中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五、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思路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业务情况对SnowFlake算法进行优化。例如,原本10位的机器ID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调整。如果公司的业务有着特定的模块划分或者其他标识需求,可以将这10位机器ID重新规划,一部分用于标识业务模块,另一部分再用于区分机器,这样可以让生成的ID携带更多业务相关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通过以上对SnowFlake算法的原理、实现、优缺点以及优化思路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个分布式ID生成算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的分布式系统开发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SnowFlake算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注意规避其缺点带来的风险。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ozi.net/10570.html

管理员

相关推荐
2025-08-06

文章目录 一、Reader 接口概述 1.1 什么是 Reader 接口? 1.2 Reader 与 InputStream 的区别 1.3 …

984
2025-08-06

文章目录 一、事件溯源 (一)核心概念 (二)Kafka与Golang的优势 (三)完整代码实现 二、命令…

461
2025-08-06

文章目录 一、证明GC期间执行native函数的线程仍在运行 二、native线程操作Java对象的影响及处理方…

345
2025-08-06

文章目录 一、事务基础概念 二、MyBatis事务管理机制 (一)JDBC原生事务管理(JdbcTransaction)…

453
2025-08-06

文章目录 一、SnowFlake算法核心原理 二、SnowFlake算法工作流程详解 三、SnowFlake算法的Java代码…

514
2025-08-06

文章目录 一、本地Jar包的加载操作 二、本地Class的加载方法 三、远程Jar包的加载方式 你知道Groo…

82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08:00-23:00

客服QQ

122325244

客服电话

400-888-8888

客服邮箱

122325244@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客服号